未來五年內我國旅游消費市場有望達到十萬億級
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旅游集團發展論壇”上,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旅游集團發展報告(2020)》。報告認為,未來五年,我國將形成100億旅游人次和10萬億元消費的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保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10%以上的綜合貢獻率。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旅游業按下“暫停鍵”,旅行社、旅游景區、主題公園、航空、酒店、民宿、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市場主體,經歷了市場停擺、商家歇業、員工回家的空前壓力。但報告分析,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依托國內旅游市場,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暑期檔和國慶假期市場的穩步復蘇,旅游消費信心基本恢復,旅游企業信心全面恢復,以國內旅游大市場為基礎、國內國際旅游經濟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旅游研究院政策與科教研究所所長宋子千介紹,從需求看,旅游消費方式和組織形式都正在發生顯而易見的變化,散客、定制、自駕游成為主流。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專項調查顯示:71.5%受訪者疫情結束后等穩定一段時間就會外出旅游,20.7%表示疫情過去后會盡快安排外出旅游。
從產業角度看,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國內旅游企業加速推進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例如,浙江旅游投資集團整合浙江旅游集團和浙勤集團資產,致力于打造浙江萬億旅游產業發展的投融資主平臺。攜程集團與融創文旅達成線上線下戰略合作協議,在品牌活動舉辦、會員合作、目的地資源整合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加速向實體經濟延展。山東四大省屬國企通過重組整合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資源,打造具有國內一流文化旅游集團和醫養健康領域龍頭企業。美團、同程、驢媽媽等企業加速布局四五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積極整合上游景區和目的地資源,開拓新的流量入口和業務領域,助力地方復蘇。
同時,旅游業仍是受市場認可的最具投資價值的優選領域,龐大的市場規模、強勁的消費需求以及國家宏觀政策層面對旅游行業發展的支持是旅游業被資本看好的關鍵所在。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特別設立的旅游投融資大會上,簽約總額達到157.1億元人民幣。受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政策推動,海南省新增注冊旅游類企業達4000余家等。
報告分析,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選項之后,旅游業的文化屬性進一步增強。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年6月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78.3%的受訪者表示文化體驗是其外出旅游的主要或部分目的。
報告指出,文化正在成為現代旅游業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報告展望,疫情期間,有兩類旅游消費動向可能重塑未來旅游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城市微旅游、微度假的興起,從中人們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體驗日常生活的美好。二是城市周邊旅游度假綜合體,滿足人們對個性和品質的需求。
隨著傳統旅游業與現代科技逐步融合,旅游業走向現代化的趨勢已基本確立。疫情期間,黃山、故宮、敦煌等景區推出線上“云游”,博物館、游戲企業、電影院線等文娛單位紛紛開啟“云展覽”和“云玩”模式。首旅集團通過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美團、華為、騰訊、京東、石基等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加大力度進軍旅游業。
報告認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和數字化科技企業的進入,進一步增強了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動能。“十四五”期間,會有越來越多的數字空間和消費場景被創造出來,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互聯網+旅游”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制中的決定作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智慧旅游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我們要適應大眾旅游和小康旅游的新變化,善用科學技術、文化創意、藝術時尚來引領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要理性引導周邊旅游、鄉村旅游、自駕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費趨勢,讓旅游休閑更加深入地嵌入到國民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體驗日常的美好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旅游業按下“暫停鍵”,旅行社、旅游景區、主題公園、航空、酒店、民宿、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市場主體,經歷了市場停擺、商家歇業、員工回家的空前壓力。但報告分析,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依托國內旅游市場,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暑期檔和國慶假期市場的穩步復蘇,旅游消費信心基本恢復,旅游企業信心全面恢復,以國內旅游大市場為基礎、國內國際旅游經濟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

從產業角度看,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國內旅游企業加速推進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例如,浙江旅游投資集團整合浙江旅游集團和浙勤集團資產,致力于打造浙江萬億旅游產業發展的投融資主平臺。攜程集團與融創文旅達成線上線下戰略合作協議,在品牌活動舉辦、會員合作、目的地資源整合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加速向實體經濟延展。山東四大省屬國企通過重組整合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資源,打造具有國內一流文化旅游集團和醫養健康領域龍頭企業。美團、同程、驢媽媽等企業加速布局四五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積極整合上游景區和目的地資源,開拓新的流量入口和業務領域,助力地方復蘇。
同時,旅游業仍是受市場認可的最具投資價值的優選領域,龐大的市場規模、強勁的消費需求以及國家宏觀政策層面對旅游行業發展的支持是旅游業被資本看好的關鍵所在。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特別設立的旅游投融資大會上,簽約總額達到157.1億元人民幣。受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政策推動,海南省新增注冊旅游類企業達4000余家等。
報告分析,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選項之后,旅游業的文化屬性進一步增強。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年6月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78.3%的受訪者表示文化體驗是其外出旅游的主要或部分目的。
報告指出,文化正在成為現代旅游業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報告展望,疫情期間,有兩類旅游消費動向可能重塑未來旅游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城市微旅游、微度假的興起,從中人們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體驗日常生活的美好。二是城市周邊旅游度假綜合體,滿足人們對個性和品質的需求。
隨著傳統旅游業與現代科技逐步融合,旅游業走向現代化的趨勢已基本確立。疫情期間,黃山、故宮、敦煌等景區推出線上“云游”,博物館、游戲企業、電影院線等文娛單位紛紛開啟“云展覽”和“云玩”模式。首旅集團通過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美團、華為、騰訊、京東、石基等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加大力度進軍旅游業。
報告認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和數字化科技企業的進入,進一步增強了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動能。“十四五”期間,會有越來越多的數字空間和消費場景被創造出來,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互聯網+旅游”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制中的決定作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智慧旅游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我們要適應大眾旅游和小康旅游的新變化,善用科學技術、文化創意、藝術時尚來引領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要理性引導周邊旅游、鄉村旅游、自駕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費趨勢,讓旅游休閑更加深入地嵌入到國民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體驗日常的美好生活。”
原文鏈接:http://www.my77752.cn/kaocha/mw/307.html,文章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
以上就是關于"未來五年內我國旅游消費市場有望達到十萬億級"文章的全部內容
免費獲取【井岡山旅游/拓展/會議】方案-撥打電話:13576806063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