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畝方塘映江天

當你問本地井岡山人:“去過井岡山土嶺旅游嗎?”十有八九,也是搖搖頭:沒有!
這是過去!如今,“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土嶺,簡直是橫空出世!這里經過365天的建設,興建了一座“半畝方塘度假村!”一下子就吸引住世人驚異而熱情的目光!這里火爆了!


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2020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江西正清風旅行社負責人寧衛明等一行幾位朋友來到土嶺閑逛,但見山青青、水碧碧,一條山溪從山澗蜿蜒流過,小溪清澈見底,在一個小村子里匯成了四個清水澄澈的水塘。他當時說,在此處建一個涼亭就好!閑暇時約三五朋友來此觀光,但見四面重巒迭嶂,中間是良田美池,房屋依山而建。一條小河穿過村中,溪流上有三座古石拱橋,河水沖成的水潭,一個接一個,清沏而亮麗。看看景,喝喝茶,聊聊天,吟詩作賦,不亦樂乎!再深入了解,他發現這里有許多廢棄的舊房、老房,閑置已久浪費了。他想,如果把這個“空心村”改造成一個度假村,會怎么樣呢?
“不要只看遠三寶,丟了門前靈芝草。”
他們思考著、思考著,慢慢的,一個宏偉的規劃,在他們心中醞釀出來!成竹在胸后,毅然決定和茨坪林場土嶺村合作,通過“村企共建”模式發展旅游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傳說,唐朝羅氏鼻祖名仲道狩獵至此,見山水秀美,祥光四起,土沃兔肥,留戀而忘返,直至天黑方知干糧已盡,又未帶火,肚中饑餓難忍,遂時對天盟誓“今夜如能擊石取火,煮食野味充饑,日后便率子孫在此立基。”于是隨手拾石相擊,果然著火,平安度過長夜。此后,羅公仲道便至此開基立業,取名為“兔溪”,地屬龍泉轄地。后改名為“兔嶺”,現稱為“土嶺”。
如今,村子已是“閑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年底有分紅,生活正火紅!”土嶺村,現轄2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90戶,總人口385人。蘭德文化公司和村委會一道,緊緊圍繞“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的發展定位,重點實施“文化+康養+旅游”計劃,著力推進項目建設,還和村委會聯合成立了農家樂協會。目前已有33戶民宿農家樂,床位1000張。廣大村民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開拓進取,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好服務于井岡山旅游、鄉村振興,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竭誠服務!

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次土嶺“半畝方塘度假村”能夠承租村里的22棟房,都是些土坯房、舊房、老房,甚至危房,大多數都是閑置房。之前,許多村民都到村外批了宅基地,建了新房,只有兩棟還住了人。大多房屋閑置了20年之久 !這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的確是一種資源浪費 !現在租給半畝方塘度假村公司,村民每戶一次性可以收到租金15萬左右。村民們是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他們說,我們村率先搞起了高端民宿,也帶動了附近村民辦起了民宿,三四十戶村民一起加入辦起了民宿。這是讓我們共同富裕??!
羅良軍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他前些年就建起了一棟四層樓房,早已辦起民宿和餐飲業,僅這項收入每年就有八九萬。如今,剛當上村主任,他信心滿滿,激動地說:“如今,土嶺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如果這次民宿工程的事干不好,就愧對父老鄉親 !天時,是D和政府的扶貧、鄉村振興政策好,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地利,是核心景區茨坪中心到我們土嶺村就2-3公里。可容納上千人的茨坪菜市場,離我們村僅900米人。人和,公司選定我們村辦起了高端民宿度假村,是一件大好事、大實事!他們預計投入8000萬元,現已投資4000余萬。一棟棟舊房、危房、閑置房 ,通過加固、升級和改造,已經煥然一新!一棟棟民房井然有序、鱗次櫛比,宛如一座美麗的公園!村民都說,這是天上掉餡餅??!當地D和政府十分關心我們,為配合這項惠民扶貧工程,已撥出300萬元,用于道路交通改造——過去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已拓寬為一輛輛大巴可以暢通無阻、自由來往的柏油路。如今游客是絡繹不絕,紛至沓來,家家戶戶都喜迎遠客來!群眾都說:這就是一條脫貧致富的路!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為了推進項目的建設,村骨干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正全力以赴配合這項工程的落實推進。村骨干天天奔上奔下,協調土地租賃、村民舊房家具搬遷、處理閑置菜地、魚塘等流轉,還要處理日常工作,如,打疫苗、環境衛生、批宅基地等。過去土土嶺人是守著金山討飯吃,村民們只有出外去打工,村里的衛生環境臟亂差,交通不便。如今喜從天降,脫貧致富有了門、有了路、有了方向,他們是甩開膀子大膽干起來了!
村民郭擁軍,今年42歲,勤勞能干,吃苦耐勞,與妻子生一兒一女。他來到度假村工地,搬石頭、卸水泥、挑泥漿、扛磚石等,一天賺個四五百元,不在話下?,F在,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他家閑置的一棟老屋,出租給度假村農家樂民宿協會,進行了升級改造、裝修、維護,十年20萬左右租金,一次性給付,這樣就給他家的生活帶來了幸福,給事業注入了后勁活力、生機。
農家樂民宿協會,是一個服務大家的好平臺!它整合分散的村民民宿22戶人家,管理統一、形象統一、銷售統一,每月統一開展評星活動。它打通了銷售平臺的難關,解決了瓶頸的難題。村民們皆大歡喜!郭擁軍如今辦起了餐館,生意興旺,每天五、六桌,收入就像山澗溪水滾滾而來,細水長流,清冽甘美!如今,他兒子讀初中,女兒上大學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甜蜜安康,沒有生活壓力,全家人都像敲開的木瓜——合不攏嘴!
在村里,我們見到67歲的羅夢發老人。夢發,夢發,夢里都想發家致富??!他一家七口人,兒子、兒媳都是殘疾人,屬于貧困戶紅卡。羅夢發夫妻倆多年前省吃儉用,花費八、九十萬建起了一棟四層樓房,欠債十多萬。卻不知道怎么運營,因年齡大,不懂電腦、微信,兒子、兒媳是腦癱患者,更是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經營民宿,正苦惱不已。現在好了!閑宅租給了協會,幫助他家經營運作。這樣一來,整棟樓有十六間房,他自家用一樓四間房,二三四樓十二間房,全改造為高檔民宿。這樣就是可以租賃出去,委托民宿協會辦理: 一間民宿房每月1000至1200元,每月收入就是2.5萬左右。以前的舊房租又租給了半畝方塘度假村,又是一筆可觀收入。當初建房欠款十多萬元,馬上就可以還清了!他們能不高興嘛!做夢都會笑出聲來!壓在他心上的債務石頭終于挪開了,苦日子到頭了!如今的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老兩口臉上笑開了花,如兩朵久經風霜的大菊花 !
我們還采訪了羅海蘭和她65歲的丈夫葉繼林。葉繼林是茨坪林場退休職工。2009年,因腦血栓,他家花費10多萬,動了一次大手術,頭顱里切去1/5,右手、右腳全癱瘓,不會說話,只有妻子羅海蘭聽得懂他的咿咿呀呀。這是一戶典型的因病致貧特困戶。葉繼林卻享受不了政府的貧困戶待遇和低保戶,因為他們是茨坪林場的退休職工,每月有1000元退休工資。
好在前些年,他家建了一棟四層樓房,但欠下了十多萬巨款。還沒等裝修,葉繼林就得了腦血栓。妻子一邊護理丈夫,一邊打工勉強維持生活,但不敢再借錢裝修了。新樓房就一直閑置,一家人為此焦慮得很,十分糾結: 要裝修嘛,少說也要二三十萬,還要借錢。借錢,怕借不到,更怕還不了。不裝修嘛,就等同于閑置房。度假村計劃為她家裝修,墊付資金裝修并幫助他家運營。
羅海蘭弟弟一家在旁邊也建起了一棟民宿樓,因為裝修得早,現在已開始接待游客了,十來間民宿房,每天每間房80到100元,每月就可以收入2萬左右。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用行動說出了心聲:貧困戶更要扶持,一個也不能少!
土嶺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也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坎坷路——
2009年,政府將全村耕地收儲。村里幾經探索,村級集體經濟有了一定微薄的收入:2019年以前,通過早禾木茶業基地每年有十萬元租金收入,但早禾木茶葉基地因囯家政策已按有關程序和規定進行了拆除關閉,租金合同也隨之終止?,F在引進了蘭德文化公司建設“康養度假小鎮”文旅項目,村支部辦公樓租任給項目部,從2021年開始,每年有5萬元租金收入。
2020年,江西正清風旅行社與茨坪林場和土嶺村,共同推進“半畝方塘度假區”的旅游項目,拉開了建設開發土嶺的新序幕!該項目在土嶺村占地面積33890平方米,按五星級標準打造22棟民宿,集酒店住宿、特色餐飲、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紅色培訓于一體。度假區依托原有民宿建筑,按“生態化、功能化、差異化”的原則進行修繕、改造、新建,建成后將成為具有井岡特色的原生態中高端度假區。它以強化市場經濟為導向,秉承文化之魂,培植產業之根,打造康養勝地,踐行“兩山”理念,努力實現“土嶺村、生態夢”的目標。
這個項目總投資8千余萬元,合同租賃30年,村民通過租賃閑置房每年可獲租金2至3萬元。建成后可為村里解決100余個就業崗位,將有效帶動土嶺、劉家坪的民宿產業發展。目前,土嶺、劉家坪兩村共有34戶民宿,床位1000張,每天可以接待1000人以上。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經過不斷地探索、磨合,不斷地突破,土嶺村開發建設旅游項目終于喜結碩果—— “半畝方塘度假區”項目,作為一個產業、一個經濟項目,無論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從豐富井岡山旅游業態,宣傳井岡山生態文化來說,都是利國利民!
陪同我們采訪的村書記齊壽建,侃侃而談地介紹說:“作為井岡山茨坪核心景區內的一個村,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深厚,土嶺村具有發展文旅產業的先天優勢:一是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我們土嶺村離茨坪近,屬于城鄉結合部,村里有大半區域屬城鄉三類地,隨著茨坪二環路改造提升和新農貿市場搬遷項目的完成,村民出行和購物等條件明顯改善,極大地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村里房屋集中連片,且交通便利,村民全部建了新房不少村民有多余的房子可以出租或自行經營用于旅游接待;三是村莊生態保存完好,山青水秀,特別是村內有一股清澈的山泉可以供村民使用,給村里發展旅游產業尤其是中高端民宿開發提供了便利。”
這次,建設開發的“康養度假小鎮”項目建設,井岡山管理局D工委和保護區管理局、茨坪林場都十分重視,首先是做通了村骨干的動員工作,讓他們真正了解到這個項目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的重要意義,然后又和村骨干一起深入村民家中,以情以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大多數村民贊同村里建康養度假區。前期的拆遷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他們在推進項目工程中得出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D的群眾路線,時時刻刻心系群眾、切切實實幫助群眾,以“D支部十公司十產業”的模式推動村民共同致富。
現在,揭開了“半畝方塘”的神秘面紗——
土嶺,這里幽靜祥和、依山傍水、河塘遍布、清泉涌流、環境優雅,儼然一處隱世秘境,世外桃源!以地理風物匹配南宋朱熹先生《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詩為山水增韻。

“紅色閱覽園”建設內容為:“一臺一館一課堂、一屋一坊一車間”。“一臺一館一課堂”包括:室外紅色經典誦讀大賽臺1個;紅色經典研學館3個;紅色大講堂5個。
“一屋一坊一車間”包括:紅色書屋、豆腐坊、紅色著作文創產品車間等。
游客們在“游玩”方面,他們有的放矢,建立了休閑咖啡、戲水登山、棧道、帳篷等游業態。實施產業轉換模式 :突出“兩山”理念,通過青山綠水吸引眼球,導入更多的游客;深化紅色培訓內涵,依托研學渠道,引流更多學員;發揮蘭德現有渠道優勢,利用旅行社的功能,擴大社會影響力。一句話:青山綠水是個大校園;一臺一館、三室兩廳,是個大教室。通過以上內容增加文化內涵吸引游客,開發紅色旅游、紅色培訓和研學產品轉換,人流量越大效益越明顯,不怕沒柴燒,眾人拾柴火焰高,學員游客多,效益更好!
土嶺村石橋多。傳說,300多年前,有一羅姓人家,人勤頭腦靈,做買賣發了大財,在當地有威望,但無兒女。他平時喜做善事,積德積福。一次,土嶺山洪暴發,沖走了幾處木橋,兩邊人家來往極不方便。見此情景,羅氏富翁捐出巨款,修了三座石橋,分別是衍慶橋、三多橋河敬橋,至今仍屹立不倒,造福當地百姓。他也是命中有福,兩年后,終于生了一個兒子。人們說,這是他做好事、做善事的報應!
這里水質好,南昌、吉安來到度假村上班的工作人員,從老總到員工放假回家,總要裝上三五罐清冽的土嶺泉水,到家里泡出的茶分外甘甜、醇美,格外不一樣!這里的負氧離子極高,是大城市的100至500倍之多啊 !
這里依山傍水、幽靜祥和、環境優雅、森林茂密。
度假村將村民們的舊房改造成民宿客房100多間,是按五星級酒店標準打造的,集民宿、休閑度假、商務會務、讀書康養為一體的高端民宿酒店。
度假村整體建筑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廬陵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巧思妙用:既有陽光穿透的落地窗景,又有獨具匠心的一樹一景、一跌三瀑的井岡涌泉......
置身于此,留戀往返于原始森林,回味悠長于山珍珍饈,儼然一處隱世秘境,世外桃源。房屋設計風格:“一房一設計、一室一風格”。美式、新中式、田園風、歐式、法式等各種風格,應有盡有、各具特色。
他們順應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推進井岡山全域旅游發展。公司充分利用土嶺村現有資源,以舊宅改建和改造提升為重點,采取招商引資和租賃開發的形式,建成為井岡山半畝方塘度假村。園區以優質的自然環境、特色的村落建筑為依托,以“觀山望水,一園一院”為理念,體現融入性、差異性、舒適性及慢生活原則,圍繞“一房一設計”“一院一風景”展開布局建設。
江西正清風旅行社負責人還對筆者介紹說:“半畝方塘要重點打造紅色歷史文化,要恢復建設紅軍糧倉舊址,修舊如舊,著力古樸滄桑的特色風格,開發多種多樣的紅軍文化研學項目和學習教育項目,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
今天,井岡山人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半畝方塘”經過365天的日夜奮戰,已建成一個井岡山旅游的新名片、新地標!他們正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甩開膀子,闊步前進!
原文鏈接:http://www.my77752.cn/kaocha/mw/477.html,文章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
以上就是關于"文|半畝方塘映江天"文章的全部內容
免費獲取【井岡山旅游/拓展/會議】方案-撥打電話:13576806063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